6月18日,省白银公路发展中心高速公路养护所党支部20余名党员与青年职工,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,踏上了一场特殊的“时空之旅”。从红军强渡黄河的虎豹口旧址,到智慧闪耀的现代养护工区,他们用脚步丈量信仰的传承,以镜头记录时代的跃迁。
黄河岸边的誓言:当长征精神遇见公路魂。在虎豹口红军强渡黄河旧址,清晨的风掠过纪念碑,仿佛在诉说当年的壮烈。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……”铮铮誓言冲破晨雾,与80余年前战士们渡河时的呐喊形成历史回响。党支部书记以“渡河战役中的攻坚精神与公路人使命”为题的微党课,让在场人员豁然开朗——革命先辈们划着木船劈开浊浪的勇气,与当代公路人在崇山峻岭间架桥铺路的执着,在精神维度实现了完美共振。
走进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,锈迹斑斑的武器、泛黄的作战地图,简易的造船工具,将众人带回那段浴血西征的岁月,党员小顾在参观后感慨:“以前觉得‘逢山开路’只是句口号,今天才明白,这背后是跨越百年的精神传承。”
公园里的“发展盲盒”:解码一座城市的绿色蝶变。午后的金岭公园,智能喷灌系统在草坪上织出细密的水网,三三两两的市民和轻快跳跃的鸟儿共享绿色氧吧。“现代化建设大家拍”活动中,手机镜头成了“发展扫描仪”,大家像拆盲盒般捕捉发展印记:老党员王工拍下健身步道旁的无障碍坡道,“这比我们当年养护公路时,更懂得‘以人为本’”;入党积极分子小李则将镜头聚焦于公园自动浇灌系统与耐旱植被的“科技+生态”组合,“大家看,这和我们公路养护坚持的‘绿色可持续发展’理念如出一辙”。
在党史知识问答环节,当被问及“新发展理念的内涵”时,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10字理念,全体党员职工异口同声作答,恰如这场活动的隐喻——从“靠天吃饭”的革命年代,到“向光而生”的绿色时代,发展的密码始终握在奋斗者手中。
养护工区的“时光胶囊”:触摸交通强国的脉搏。在行程的最后一站,甘肃省筑路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将废旧铣刨料“变废为宝”,物资设备库房里整齐排列着现代化养护器械。“以前修路靠人力肩挑背扛,如今,智能机械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,无人机、数据平台等科技手段全面融入养护日常。”现场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新老对话” 悄然展开,青年职工向老党员请教养护经验,老党员则勉励年轻人传承好“铺路石”精神。“从‘走得了’到‘走得好’,我们接过的是接力棒,更是沉甸甸的使命。”党员程文婕说到。
当夕阳为公路镀上金边,这场历时10小时的主题活动落下帷幕。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,在时代发展中感悟使命担当,于行业实践中坚定奋斗方向,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,最终凝结成一句话——交通强国的路上,每一代公路人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“强渡”篇章。(李青霞)